750多岁,古槐情缘
- 作者:
- 发布日期:2025-10-10
- 编辑:宣传科
- 点击:0
10月9日《渭南日报》第3版“生态文明周刊”栏目报道了蒲城县医院古槐:绿色的守护。
古槐树下,是患者乘凉歇脚之地,亦是医护人员心灵的栖息地。古槐,已成为蒲城县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的存在,让医院更显温情与力量。
全文内容如下:
历经750载沧桑,守护流金岁月。蒲城县医院出口西侧,一株古槐巍然矗立,犹如忠诚的卫士,无畏风霜。
蒲城县医院古槐 渭南日报记者 张晓玲 摄
金秋9月,记者探访蒲城县医院,只见车流如织,秩序井然。出口处,保安从容指挥,一切静谧而和谐。
古槐静立一旁,默默守望。其下有一圈光洁如镜的三层水磨石台阶:一层可休憩,二层可置物,三层围护土壤,覆以绿网,古槐雄踞石台中央,自成风景。
树旁放置着一块灰色石头,上面镌刻着绿色的“槐语”二字,喻指在此低语交流、谈论健康。树身铭牌标注着:古槐,树龄750年,一级保护,养护单位为蒲城县医院。
医院后勤科副主任蒙晓东告诉记者,古槐的具体养护工作由他们科室负责,包括定期浇水、防虫等。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海鹏则表示,古槐与对面莲花景观同为清廉医院建设内容。出口东侧设有莲花造型与《爱莲说》诗词,二者相映成趣,成为建设清廉医院的标志。
秋天是丰收的季节,古槐也不例外,枝头挂满一串串、一簇簇槐角,硕果累累,令人欣喜。蒙晓东取来卷尺,与同事一同丈量,测得树高11米,胸径4.16米。
记者注意到,与其他树木一样,古槐的树身也刷着白灰,并画着醒目的红圈。其西南侧,一根钢管支撑着干枝断头,蒙晓东解释,此为防护措施。
在蒙晓东的引导下,记者自东向西仰望,可见干枝断头处有圆圈状纹路,形如眼睛。蒙晓东笑着说,那是龙的眼睛,两侧向上翘起,向前伸出的绿枝,就是龙的犄角。等到槐叶落后,更形象、显明,特别是下雪时,别具一番风味。
绕至对面,再自西向东望去,龙头、龙犄角同样逼真,展现出另一种神韵。蒙晓东感慨,不同角度、不同时节,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美感。
在62岁已退休职工程武军眼中,“42年来,古槐从未改变过!”1983年大学毕业后,他被分配到蒲城县医院工作,从外科到内科,从手术室到医务科,每天上班第一眼都能看到古槐。它见证了医院从平房到楼房,再到16层住院大楼的变迁;见证了医院临床学科从大内科、大外科发展到门类齐全的多专业多学科深度融合;见证了设备从B超机、透视机更新到128排CT、3.0T核磁共振、多功能数字胃肠机的飞跃。
“这树,越长越旺,越活越精神,越来越年轻!”提及医院古槐,66岁依旧奋战在一线的内科专家齐正感慨道。他是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内科、最后从门诊主任岗位退休。他记得初到医院,古槐旁边有一户马姓人家居住在埝棱上,医院建门诊楼时才搬走。当时周边原北关5组的其他居民也先后陆续搬迁。他还记得,来时床位仅100张,现在已增加到1000张;人员也从200多人增加到1400多人。
打开蒲城县医院官网,简介显示医院始建于1949年,2021年被渭南市卫健委批复为三级综合医院。李海鹏自豪地说,2022年、2023年连续两年,医院在全国二级公立综合医院绩效考核“国考”中,以优异成绩获评最高等级“A”级。
洁白莲花,出淤泥而不染,清正廉洁;巍巍古槐,枝繁叶茂,繁衍生息。他们如尧山、洛水一样,见证着医院的成长和壮大。
树下,是患者乘凉歇脚之地,亦是医护人员心灵的栖息地。古槐,已成为蒲城县医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它的存在,让这家医院更显温情与力量。
渭南日报记者 张晓玲 董献军 通讯员 李欣语